信阳

凝聚双节氛围,激活景区活力,鸡公山景区国庆•中秋双节假期旅游工作完美收官

时间:2025-10-08


鸡公山国庆假期圆满结束


Double festival celebration


国庆遇中秋  家国共欢庆

鸡公山景区
,赞31

双节假期,文旅答卷

2025年国庆、中秋双节叠加期间,鸡公山景区紧紧围绕“国庆遇中秋·家国共欢庆”主题,在集团党委、信阳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,在浉河区、鸡公山管理区及所属镇办、保护区、文旅、公安、消防、市监等有关单位大力支持与配合下,通过深化爱国氛围营造、植入非遗体验、落地老园区新项目、打造全时段演艺等举措,实现了游客体验、品牌口碑、经济效益“三提升”,有力推动景区从“观光型”向“生态度假型”深度转型。

2025年10月1日至8日,尽管前期受天气影响导致游客出行短暂受阻,但后期客流快速回升并呈井喷式增长,处于历史高位,展现出强劲的文旅消费活力。


场景营造,实现“双向赋能”

厚植家国情怀,打造记忆符号。鸡公山景区围绕“全域红韵+重点点睛”思路,打造“国旗映云海”“月满中秋”两大核心体验场景。具象化“向祖国表白”主题,激发游客自发传播热情,实现“昼夜可赏、沉浸式参与”,深化“家国同庆”的情感共鸣。

打造森系休憩空间,聚焦年轻客群需求。以新开业的“波尔登森林营地”为契机,聚焦年轻客群“解压+放松”需求。设置亲水木平台、沿湖休憩区,传递自然疗愈感;用布、绳、竹打造自然艺术装置,呼应“森林艺术展”;优化“落羽杉林”“迷雾仙境”景观并搭配丛林穿越项目,营造现实版“绿野仙踪”,满足年轻群体打卡与沉浸式休闲需求。


业态创新,激活“双重价值”

“十一假期,鸡公山景区”以“爱国主题+非遗民俗+NPC互动演出+森林营地”为核心,构建“可观、可玩、可参与、可回味”的活动体系,有效激活游客体验感与消费力。

创新非遗演艺模式,推动传统文化年轻化表达:摒弃“远距离观看”的传统模式,集结京剧、花鼓戏、信阳皮影戏等经典非遗项目,引导游客从“欣赏者”转变为“参与者”,实现文化传承与体验趣味的有机结合。

图片

打造全时段演艺,实现从“旁观”到“参与”升级:采用“白天+黑夜”双时段运营模式,通过沉浸式场景、行进式路线、互动式剧情,让游客“边走边看、边玩边学”,提升游玩沉浸感。

开展IP联动,精准匹配游客解压需求:邀请开心麻花团队加盟“森林戏剧会”,通过经典喜剧桥段、密集幽默包袱,精准匹配黄金周游客解压诉求,增强活动吸引力。

设计主题互动活动,唤醒集体情感共鸣:组织众人同唱爱国歌、同举五星红旗等集体环节,搭配非遗展示、NPC趣味互动,引导游客深度参与,共同构建双节集体记忆。


营销推广,扩大品牌影响力

鸡公山景区通过“内容裂变+媒体联动”模式,构建分层传播体系。双节期间聚焦年轻客群聚集平台提前开展内容种草,引导游客自发创作传播和多家媒体联合报道,相关话题总播放量破亿,连续多日登上热门榜单,实现“线上种草”向“线下引流”转化。


服务保障,筑牢“双基基石”

筑牢安全防线,夯实运营基础:节前开展全范围安全检查,覆盖设施设备、消防安全、游览路线等,及时整改安全隐患;节中在核心点位增派工作人员,强化秩序维护与应急响应能力,确保游客安全。

图片
图片

升级服务质量,提升体验质感:组织全员开展节前服务培训,提升咨询响应效率;节中设置多个咨询点、服务台与志愿者服务站,免费提供上万件雨衣、热水、姜汤、饮料、轻食等物资,提供暖心后勤服务。

鸡公山景区
,赞109

推动多方联动,优化游玩流程:联动景区各部门及管理区、公安、消防、医疗等职能部门,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控客流,实行“片区负责、片长管理”机制,快速处理突发情况,保障游客游览顺畅。



深耕文旅融合,激活发展新动能

此次双节假期,鸡公山景区以特色场景营造为切入点,通过非遗年轻化表达、IP联动等创新举措,实现线上流量向线下体验转化,推动服务从“被动接待”向“主动营造氛围、传播文化、守护记忆”转变。景区成功引导游客从“看风景”向“享体验、留回忆”升级,为文旅产品“场景化、体验化、年轻化”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。下一步,我们将总结经验,持续优化提升,为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。

END




摄影|李峰 聂品等
编辑|魏雪
审核|刘静